邱士楷:稳增长再添创新引擎
83年前,邱和成先生以12.5美元起家,成立“和成制陶部”。如今站在台前的,是41岁的邱士楷。这位祖籍在福建,成长在台湾,求学在美国,又在大陆成就事业的家族企业第三代接班人,左手执温润儒雅的中华文化,右手秉先进实用的西方文化,背靠家族绵延的传承积淀,面朝更大市场的挑战与机遇。
“和气必成”信仰是企业的基石
“和成”这个品牌的由来,既来自创始人邱和成先生的名字,也来自邱和成提出的一句口号“和气必成”。
“和气必成”这四个字写就的条幅,至今仍挂在邱士楷的办公室里,“和”之一字,他始终认为这是企业83年以来的传承文化与核心价值观。
“你如何跟员工‘和’,如何跟股东‘和’,如何跟顾客‘和’,如何跟整个社会‘和’。”邱士楷这样解释,“跟员工‘和’,就是要与员工相处和谐,创造好的工作环境;跟股东‘和’,创造持续的收益给股东,让公司越来越有价值;跟顾客‘和’,做出最好的产品给消费者,并为他们提供最贴心的服务;跟社会‘和’,要求一个企业在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后,必须做些事来回报社会,比如环保,比如公益。”
年轻的邱士楷,已经能很好地诠释着这份企业文化与价值观。去年是和成进入中国大陆发展的第20个年头,邱士楷率领的和成中国团队,提出了“信赖让我们永远在一起”的口号,并且拍摄了20周年广告片,传递了“20年后,不管在哪里,HCG和我们永远在一起”的品牌理念,凸显了和成产品品质成就和美之感。
稳健是基调 创新是引擎
“80余载的传承,我从祖辈、父辈身上学到了很多,包括他们的认真敬业,他们在事业上的专注,他们对于这个行业的投入。”邱士楷说,“最为重要的,是学到了他们的远见,他们永远先别人一步的创新。”
从一座小小的制陶工坊,到构建了涵盖卫生洁具、建筑材料、精密陶瓷及厨具厨房设备的强大厨卫集团,和成以稳健的步伐,始终坚持在华人世界里做最领先的创新者。
“在很多人都没有看到的时候去发现、去制定目标。”邱士楷这样定义和成的创新。和成在创立之初,台湾地区很少有现在普遍使用的单体抽水马桶(one piece toilet),产品多要从国外进口,而且非常昂贵。“那时候我父亲和伯伯就决定要自己开发,并坚持要普及化,让大家都消费得起。”于是和成就在当时的台湾建材业创了一个奇迹,自主研发出了第一个单体静音马桶,年销量达10万个!
和成还有许多引以为傲的“第一”——台湾地区首家上市卫浴企业,卫浴行业第一个聘请明星代言,冠名播出中国大陆第一档综艺选秀节目……这样一次次敢为天下先的创新,成就了和成如今的业界地位。在旧有的传承之中,寻求不间断的创新,包括2008年携手琉璃工房创始人杨慧姗女士跨界合作推出“中国石头”,这样的融合在和成身上毫无违和之感。
求学年代,邱士楷在美国度过。他说,西方教育里的基础管理课程非常多,比起祖辈,他的教育基础更好,所以在管理的技巧上,他的知识或许更充分。如今,运营、人事等等诸多权力全部交由邱士楷先生。这愈发彰显邱士楷肩上的责任,“每一代的领导者,都要走在你的那个年代的最前沿,想的是那个年代大家所没有的。”
在邱士楷的带领下,和成一直以“好品质”享誉全球,并成为全球卫浴十强企业之一。台湾企业的精细化生产和专业化管理在和成身上体现无遗。但同时,他也尊崇西方的生活方式,重视环保节水理念,并于去年带领团队研发推出了超越国家一级用水效率的“威马系列”超省水马桶,因为邱士楷坚信,这些能在中国普及开来。
大浪淘沙 是挑战更是机遇
1997年,邱士楷正式进入和成,掌管菲律宾业务。那一年,和成作为台湾的第一卫浴品牌,独占50%以上的市场份额,然而菲律宾市场确处于刚刚起步,知名度低,市场份额更低。正值东南亚金融海啸,很多企业撤出了菲律宾,但和成却选择留下。“中国人讲危机,危中有机”邱士楷说,“金融海啸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切入进去,把渠道铺开,拿下了原来一直打动不了的一些客户。”年轻的邱士楷在菲律宾完成了他初入商场的第一课。
有了东南亚金融海啸的经历,邱士楷所带领的和成(中国)安然度过了2008年的又一次金融危机。而不管在08年金融危机之前还是之后,和成的发展一直维持着不刻意追求扩张的速度,这也一度被指为家族企业惯有的保守。
眼下,又一次难关的到来——越来越密集的宏观调控遏制了房地产业的发展,扩散出来的冲击正中家装、卫浴行业。“这种情况我们反而乐得其见。我一直听很多人说和成保守,前几年有些企业冲得很快,而我们则相对较稳地在成长。直到现在,许多企业正在被洗牌出局。这个时候就是在考验企业基础做得好不好,有没有风险管理的能力。”
“这次我们该要做的就是该好好去把握,当别人已经乱了阵脚的时候,我们去进一步完善渠道,进一步巩固客户关系。这个市场不管好与坏,都还很大,这时候,是我们的机会。”这位气质沉稳的年亲企业家,终于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。
卫浴领域发展电商 或将打破传统模式
邱士楷的开拓蓝图上,还包括了这几年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。
但对于卫浴行业而言电子商务的发展一直面临着瓶颈。“我们在这个行业属于耐用消费品,跟快速消费品其实有很大的不一样。快速消费品单价低,对消费者来讲在网络上买和到店里去买差别不会很大。耐用消费品许多消费者则需要先要一个体验的过程,不会在网络上看过一遍就马上买。还有就是售后服务问题,对于电子商务到达的一些原本我们的渠道未到的地方,售后服务如何跟上。”
但在中国,城镇化是大的趋势,从沿海的一二线城市,向中西部地区的三四线城市扩张,是谁也不会放过的机会。在这个过程中,电子商务是很好的开路先锋。
“电子商务是没有地域限制的,实体店还没开过去,但是电子商务可以先铺到那边去。同时在电商平台上反馈回来的数据对我们也相当重要,这让我们判断该从哪里入手,寻找什么方向上的合作伙伴与经销商。”邱士楷说。通过这样的渠道,和成已经在苏北一带打开局面,在安徽也初露峥嵘。
当然,他也承认,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,“在O2O领域,不止靠我们本身的一些创新,这要靠整个物流系统的完善,靠科技来实现如何用虚拟的更好地展示产品,让消费者能够克服他们目前一定要走到实体店的购买惯例。同时还要靠消费理念的转变——现在中国的消费者上网去买东西还是冲价格低而去的,希望未来会被其他因素所取代,比如便捷,与速度。”